钟虫

纤毛纲寡膜纲缘毛目动物
钟虫(Vorticellidae)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缘毛目钟虫科的通称,因体形如倒置的钟而得名。钟虫柄分叉呈树枝状,每根枝的末端挂了钟形的虫体。无论是单个的或是群体的种类,在废水生物处理厂的曝气池和滤池中生长十分丰富,能促进活性污泥的凝絮作用,并能大量捕食游离细菌而使出水澄清。因此,它们是监测废水处理效果和预报出水质量的指示生物。常见钟虫有小口钟虫(V.microstoma)、八钟虫(V.Octava)、沟钟虫(V.Convallaria)、领钟虫(V.aequilata)等。[1]

形态特征

钟虫体呈吊钟形,钟口盘状口区周围有一肿胀的镶边,其内缘着生三圈反时针旋转的纤毛(他处概无纤毛)。口盘与镶边均能向内收缩。口自镶边内缘斜入体内,有一振动的波动膜。大核马蹄形,小核粒状。身体反口面的顶端有一长柄,用以附着他物,内有肌束,当虫体收缩时,也可螺旋状卷曲。产于淡水中。单体,但常簇生。钟状身体的底部收缩为帚胚,由此长出能伸缩的、内含肌丝的柄,以固着在各种基质上。成体营固着生活,体纤毛退化。前端口围部分的纤毛十分发达,由3片左旋小膜口围带组成。以细菌、碎屑或藻类为食。无性生殖,它们是监测废处理水效果和预报出水质量的指示生物。[1]
钟虫图集

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