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出自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淮阴侯列传》。[2]事件发生于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讲述了阳夏侯陈豨叛变,刘邦率军平叛,但韩信却称病不出征,并与陈豨暗中勾结,策划袭击吕后和太子企图篡位,最终事情败露韩信被吕后设局杀死的经过。[1]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在楚汉争霸战中先平定魏国,再胜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4]学者对韩信之死有多种看法。一派认为他图谋作乱,涉及陈豨[xī]与他的反叛,韩信暗中策划袭击却被告发并遭处决。有的指责他权力蒙蔽、长期压抑导致愤怒冒险。易中天等学者认为韩信的性格和错判导致了他的悲剧。但也有学者否定韩信谋反,认为他因得罪当权者而被杀,旨在稳固皇权。韩信之死的原因存在争议,司马迁的描述也为后人的不同解读埋下了种子。[2] 事件背景
韩信,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被视为汉初三杰之一,与萧何、张良并列。据韩姓研究者认为,其祖父名韩伦,父亲名韩臣颜。起初投奔项梁,后转投项羽,虽多次献策但未得重用。随后投靠刘邦,亦未被重用,但结识了谋臣萧何。[4] 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得到重用,成为大将军,并提出了“攻占关中,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为刘邦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在楚汉争霸战中,韩信率军先平定魏国,再胜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