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多刺鱼(学名:Pungitius sinensis),别名九刺鱼、刺鱼。[2]属于刺鱼目刺鱼科多刺鱼属,[5]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鱼类,[6] 中华多刺鱼体型较小,体长约60毫米。细而扁,尾基细长。体的前部有薄骨片 ,后部光滑。头小。吻稍钝。尾柄有发达的侧棱。体背部为藻绿色,腹部为银白色。[8]体色随季节不同而有变化。繁殖期间雄鱼体上呈现出金黄色色彩。[4]具有繁殖周期短 、生命力顽强和筑巢繁殖等生物学特性。[9]
形态特征
背鳍Ⅶ—Ⅸ-8—11;臀鳍Ⅰ-8—10。体长60毫米。体长为体高4.2—5.4倍,为头长3.3—4.7倍。头长为眼径2.5—4倍,为吻长3.2倍,为眼间隔4.6倍,为上颌4倍,背鳍最长条的2.7倍,臀鳍最长条的2倍,胸鳍最长条的1.9倍,腹鳍最长条的3.6倍,尾鳍叶的2.7倍。身体很小,细而扁,尾基细长。体的前部有薄骨片,后部光滑。头小。吻稍钝。眼的直径大于吻长。口斜。下颌较上颌为长。鳃膜左右相连,而不和峡部相连。第一背鳍由分离的小棘组成,这种小棘左右乱倒,与脊背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度,后部分离的棘,几乎直立。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臀鳍棘较大。胸鳍 发达。腹鳍为一棘,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尾柄有发达的侧棱。体背部为藻绿色,腹部为银白色。[8]口端位,上、下颌均具细齿。体侧骨板背腹轴长,并连续排列至尾柄基部。侧线完全。体色随季节不同而有变化。繁殖期间雄鱼体上呈现出金黄色色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