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腰猫

食肉目猫科细腰猫属动物
细腰猫(拉丁学名:Herpailurus yagouaroundi)是一种猫科动物,属于细腰猫属。[2]
‌细腰猫体型略大于家猫,其头体长范围为505至770毫米,尾长330至600毫米,同一种群中,雄性个体略大于雌性且体重更重。‌相较于其他新热带区小型猫科动物,其身体更为修长,耳朵较小且圆润,四肢相对身体比例较短,且无斑点。细腰猫存在两种颜色变体,一种是深灰黑色,另一种是红棕色[3]其分布范围从美国南部[3]墨西哥新莱昂州奇平克国家公园东部低地(东北边界)和墨西哥西部低地开始,一直延伸至巴西南部、巴拉圭乌拉圭,并南至阿根廷中部约南纬39º的地区,占据着广泛的开放与封闭栖息地,从蒙特沙漠、半干旱荆棘灌丛、滨海灌丛带、沼泽、稀树草原林地到原始雨林。[1]该物种以高度隐秘性著称,其发声谱系较同域分布的其他猫科动物更为丰富,属肉食性动物捕食多种小型哺乳类、爬行动物、鸟类、蛙类及鱼类。雌性约2-3岁达到性成熟,妊娠期63至75天后,雌性会产下1至4只不等的幼崽。[3]
细腰猫捕食兔类、鼠类,有助于控制多种农业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3]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该物种的目击报告,这些目击很可能源于人类引入的种群[3]该物种常捕食家禽,因此在伯利兹农村地区被村民视为有害生物。[3]
2014年,细腰猫被评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评估等级为无危(LC),该物种的实际数量远低于此前的认知,其种群规模本身较小,且由于威胁持续存在并可能进一步割裂和缩减整体种群,未来需持续监测该物种,虽然它更常见于稀树草原等开阔地带,但也可在牧场等受干扰区域发现。‌[1]2023年,该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4]

命名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