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城北6公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云门宗的发祥地之一。寺庙的建立可以追溯到923年,由云门宗创始人六祖惠能的弟子文偃禅师创建。[1][2] 寺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禅堂、斋堂、教学楼、功德堂和延寿堂等。[3]总共有180多处殿厅堂楼,占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4]云门寺还保存着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距今1000多年的南汉石碑《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寺庙修复和建造工作主要集中在1943年至1951年之间。[5][6] 云门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7]国家旅游局所绘的全国旅游地图中,云门寺被列为旅游景点之一。[8]2022年12月29日,云门寺获评首届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9][10]
历史沿革
云门寺源于云门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张,嘉兴(今浙江)人。出家后到各地参学。初参睦州道,后参义存,获得印可。禅宗六祖惠能圆寂后,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行思两个法系。到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沩[wéi]仰和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云门宗的传承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鉴--义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得义存印可后,就来到韶州云门山,修复残破的光泰禅院,开创了自成一系的云门宗禅风。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据《五灯会元》曰:"我有三句话,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悟此三句便可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