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绅

明代人士
王绅(1360-1400),字仲[jìn],室名、号继志斋,元·婺州路义乌县凤林乡(今浙江省义乌县尚阳乡)来山村人。明太祖朱元璋朝翰林待制,同知制[gào]兼国史院编修[]之次子,宋濂弟子,有志于学,官国子博士,预修《太祖实录》。与方孝孺为同学,互为知交,相与友善。明·太祖惠帝时期著名诗人。

人物简介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10岁时与父亲分别后,父子再未有机会能够相见。洪武六年(1373年)13岁而孤,事母兄尽孝友。及长博学,以后受业于宋濂,颇重之。有志于学,为了追念父亲,继承遗志,特将居室命之为“继志斋”,并用为自己之号。果不负师友厚望,刻苦求学,卓然超群,文章学问著称于时,为一时同流之辈所不及。与年长三岁的宁海人方孝孺为同学,两人互为知交,相与友善。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下诏令讨伐、平定云南,统一了国家。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知于蜀献王朱椿,应征四川成都府学训导。在得到父亲被害云南的消息时才14岁,就萌发寻找父亲遗骸,来归故乡的愿望。但因路途遥远,不能成行,一直未能了却宿愿。此时到了成都,这个愿望益发强烈。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蜀献王对王袆大义凛然、慷慨不屈的气概深为感动,十一月特出川资,以助其成行。十二月初一从成都启程。经过将近3个月的长途跋涉。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二月二十三日到达昆明,此时距王袆被害已经23年。到云南后,首先拜会了西平侯沐春和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张纪等地方官员,受到当地文武大臣及绅士士人的大力襄助。在昆明会晤了年愈七旬的人画家何仁可,原司徒达里麻的门客、临安儒士贾宽以及其他知情人金刚保、苏奴等,详尽了解了王袆持节云南、招抚梁王及被害的经过。二月二十五日到地藏寺北漏泽园祭奠,一连两日,并夜宿地藏寺内,以伴其先父之灵。至于王袆遗骸,据何仁可、贾宽说,由达里麻派人葬于地藏寺旁。由于抵滇距王袆被害相隔23年,其间云南改朝换代,地已今非昔同,面貌全非,难辨依稀。又据宜良人李[xuàn]所说,王袆墓大略在兀儿躲东门外百步左右,但到那里一看,坟墓累累,成百上千而且多遭挖掘,更不知所在。故在昆明访先父遗骸不得其所,捶胸顿足,哀嚎大恸。暨求父遗骸不获,撰《滇南恸哭记》,于三月二十二日离开昆明以归,奉神主而归故里义乌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用荐
召为国子博士,遂入词垣,预修《太祖实录》,献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二章。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