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虫(同翅目)是一类昆虫,前翅4-5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为圆形,腹管为管状。棉蚜虫包含107属2280种,中国已知260种,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小蚜、黑背蚜和否蚜为中国特有属。棉蚜主要分布在南部棉区,一年发生20-30代,北部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棉蚜以卵的形式在木槿、石榴、花椒、冬青等越冬寄主上越冬。棉蚜虫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吸取汁液,导致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出现蚜虫排泄的蜜露,并滋生霉菌。棉蚜虫的侵害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缓和蕾铃减少等现象。[1][2]
形态特征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1][3] 生活习性
棉蚜在我国南部棉区一年发生20~30代,北部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棉蚜以卵在木槿、石榴、花椒和冬青四大越冬寄主上越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