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濡须口之战-抖音百科
濡须口之战,是发生于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濡须口(今安徽巢湖东)的一场战役[1]。濡须口是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的水口,地势奇险,是曹操率兵东征的必经之处,孙权选在此处修筑营寨,双方在濡须口对峙[3]。曹操亲自率步骑40万东攻孙权,进军濡须口(今含山县西南东关镇),孙权率军7万抵御曹操的进攻。最后孙权领兵成功抵御,逼使曹操退兵。[1] 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亲征濡须,逐渐占据上风。孙权退走,并遣使求降[4]。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又对濡须发起两次进攻。[2] 过程
黄初三年九月,曹丕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统率中路军的魏大司马曹仁于四年二月,挥师进逼濡须城,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后率步骑数万直扑濡须城。朱桓急令派往羡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临城下。当时,朱桓只有5000余守城部队,人心惶惶。 朱桓开导他们说:“凡是两军对阵,胜负在于将领的能力,而不在于士众的多寡。你们听闻曹仁的用兵,怎么能和我朱桓比呢?兵法所说防守方只需半数兵力就可以抵挡数倍敌军,这指的是平原作战,没有城池作为守备的情况下,胜负取决于士众是否勇敢、进退是否一致。现在敌方的曹仁既没有指挥才能也不勇猛,况且他的士卒十分胆怯,又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人马疲倦困乏,我朱桓和诸位将军,一起据守高大的城墙,南面濒临大江,北面倚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战局。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且不用忧虑,何况只是曹仁之辈呢!”朱桓激励将士,使将士有了必胜信心,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曹军攻城,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