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

春秋诸侯国
刘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公元前592年建立,公元前455年灭亡,姬姓刘国六代君主共137年[1],位于当代中国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约20千米的万安山北(今[gōu]氏镇陶家村一带)[2],刘国的开国君主刘康公周顷王的小儿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同母兄弟[1]
刘国的历史记载见于《左传》《国语》等史籍[4],开国君主刘康公最早见于《国语》:“定王八年(公元前599年),使刘康公聘于鲁。”[3]
刘国的国都为古代的偃师[5]。需要注意的是,刘国君主是周文王后裔[zhěn]刘氏,与尧帝后裔祁姓刘氏是两种不同源流的世系,不宜混在一起。[1]

国家历史

春秋时期姬姓国。刘国故城位于河南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左传》、《国语》等史籍记载,刘国自康公、定公献公文公桓公五世,相继为王室卿士。刘康公周顷王的小儿子,是周匡王周定王的同母兄弟,食采于刘,约于前599年前建立刘国。刘国诸公,在朝总揽百官,出外号令诸侯,地位显赫。《左传·哀公三年》载,刘氏与晋国的范氏世为婚姻。春秋末年,晋国赵、魏、韩三家灭范氏和知氏,支持范氏的周王室受到三晋的责难,当朝卿士刘文公也难免受到牵连。刘国事迹自鲁定公八年(前502年)以后已无记载。刘晓景推测,刘国灭亡的时间当在战国初年的周贞定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