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亮

著名皮肤病学家
杨国亮(1899年—2005年)四川邛崃人。皮肤病学家,皮肤病学奠基人之一。1932年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为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名誉会员。有巨著《皮肤病学》出版,主编有《药物反应》。曾当选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历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副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皮肤科学会主任。[1]

人物生平

杨国亮,祖籍四川邛崃县。1899年6月26日出生于一个濒临破落的耕读人家,其父曾办过私塾,对他一贯要求严格。他5岁时便开始读书,6岁能熟读四书五经,并开始作文。中学时代他以天资聪慧,好学深思闻名于全校。1927年10月,他考入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前身)。1932年毕业后留校并一直在该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当时,国内皮肤科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图书资料缺乏,医疗设备落后,为了适应教学需要,1934年他就编写了学校第一本皮肤病学教科书。在临床工作中,他脚踏实地,认真查看每一个病例的皮肤情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结合自己的临床教学经验,于1940年自编了一本英文教科书《皮肤病学》。在此期间他还完成论文10篇,先后在美国、瑞典德国瑞士发表7篇。那时国难当头,生活极其艰苦,抗战期间学校也内迁到重庆。杨国亮始终任劳任怨,坚守岗位。
杨国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受学校派遣赴美深造。在美国2年期间,他考察了美国的皮肤科设置和建设经验,还刻苦学习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皮肤病理学、医学霉菌学,学成回国时带回了不少珍贵的病理切片和菌种。回国后,看到他所在的皮肤科只有三四位医生以及一无医疗设备、二无资料、三无病床的情景,则立志为创建中国的皮肤病学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