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

中国虎国时期国王
白利,羌族(56民族之一),生年不详,出生在四川巴[kuàng],虎国国王。白利王先世白狼(浪)王名唐取,史书记载唐取王“颇识文书”,著有名作《白浪歌》三首。他依照先世祖规,仍拥天下统一。因虎国土地贫瘠,众民贫困,经济文化落后,主张推进社会变革进步。为了就地解决食盐,白利王鼓励民间熬硝业,摄取硝盐,开采岩盐。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他鼓励民间巧匠自制火药土枪,成了当时较先进的自卫防御武器,提高了兵民的战斗力。

虎国简介

虎国(即史籍中的‘附国’,因唐人修《隋史》避虎字讳改作‘附’)由白兰羌(古称白兰峒)以甘孜,巴圹为中心建立的白兰(有叫‘白狼’)羌国。在公元557年东部疆域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小金两县。建都于甘孜白利乡。
据《巴圹改流记》载:“巴圹古之白狼(兰)国,地方千里。”《中国通史》记道:“附(虎)国文化较高,有国王,统率二万余户……南北八百里,东西一千五百里。”《四川上古史新探》载记:“今甘孜有‘白域寺’,乃是白兰羌分支南下甘孜地区最早建立的农业部落,别称为白域。故有白域寺,从其祖源。《隋书?附国传》里所谓‘东北连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的二十种羌部落之中,有‘北利’一种,即是从白兰羌分支在今甘孜河谷经营半农半牧经济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后来建成了一个国家,奉行笨波派的佛教(黑教),传世到明代末才被青海蒙古固始汗(顾实汗)摧毁,改兴黄教,仍其后裔之恭顺者为白利王,直至清末才缴印归流。”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