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横跨多省市的重大水利工程
1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The central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5]),是从位于中国河南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流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的大型水利工程[10][11]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主要任务为京、津、华北地区的生活、工农业及环境提供用水。[13]
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1]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同意了总体规划,并批复先期实施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14]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15]2013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15] 2014年12月12日下午,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16]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4]天津输水支干渠长154千米,[16]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总干渠以明渠输水方式为主,局部采用管涵过水,渠首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2]
截至2025年2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近1.14亿人,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1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网体系,也是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4]

项目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