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螺顶-抖音百科
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5]原名佛顶庵,又称小朝台、青峰,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1][5][2]属于国家AAAAA级景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4][8] 黛螺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清水河旁,是台怀寺庙集群区之东的一个海拔1700米的小山峰,形如大螺,[9]是台怀寺庙中最高处。[1]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山中气候阴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10℃,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4]黛螺顶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顶;[1][2]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更名为黛螺顶。[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政府拨款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三进院落布局。[1][2]1991年,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修建了全长508米、共有1080级台阶的“大智路”,全部用五台山的青石铺制而成。[1]1995年,从清水河畔起,修通了通往黛螺顶的空中缆车索道。[9]黛螺顶坐东面西,寺宇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方文殊殿和大雄宝殿。[2][5][9]中轴线两侧建有钟、鼓楼和客堂、僧舍等。台怀寺内存有明、清时期石碑5通。[1][2]2015年5月,五台山黛螺顶举行斋天祈福法会,为尼泊尔和中国地震灾区祈福。[10]2023年6月,山西省五台山黛螺顶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五台山黛螺顶牌楼保护修缮工程项目。[6]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1]黛螺顶是信众朝圣五顶文殊的重要寺院之一,[11]在1983年被列为中国汉族地区国家重点佛教寺庙之一,[12]2007年,黛螺顶所在的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景区。[8] 历史沿革
黛螺顶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初创时称佛顶庵。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 螺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政府拨款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存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和后殿(大雄宝殿),两侧建钟、鼓楼、客堂和僧舍。寺内存明清碑5通。1988年7月,五台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