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突然关闭而引起眼压急剧升高的眼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病因与其眼部解剖结构特征浅前房,窄房角有关。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环境工作及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季节更替都可能导致急性发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有眼胀、眼痛、虹视、视力减退、同侧偏头痛眼眶和鼻根部胀痛等表现。急性大发作时有剧烈眼痛、视力急骤下降、虹视,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临床前期或者前驱期可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预防发作;急性发作期先用药物治疗,使房角开放,眼压下降,待炎症反应消退后再行手术。如果药物治疗后眼压仍高,则应及时手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眼压控制欠佳,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严重者可致失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可治愈,严重者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就诊科室

  • 眼科

病因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球有着其特征性的解剖结构,即前房较浅(尤其周边前房),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较厚(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明显),房角入口狭窄;加之眼球轴长较短,形成晶状体位置相对偏前,使得相对狭小的眼前段更为拥挤。狭窄的房角易于关闭堵塞。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往往有内在的或外在的促发因素,包括眼局部的,全身性的;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环境工作及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季节更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