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特大桥于2002年4月8日动工建设。[2]清水河特大桥在修建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生态、不惊吓野生动物,建设单位将采石场建在了五六十公里以外的无植被区,仅这一项就多花了运费2400万元。清水河特大桥处于可可西里高原多年冻土地段,这里的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分布范围广。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持桥墩的温度,整座大桥共用去了12000多床棉被。[4]清水河特大桥于2002年10月29日完成主体工程。[2]2003年5月6日,清水河特大桥桥梁全部架设完成,同年6月12日,铺轨任务完成。[5][3][6]
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1.7千米,钻孔灌注桩基础2878根,墩台1367个,下部结构混凝土施工量84000立方米,耗用钢材8301吨。清水河特大桥是兼具冻土隧道和野生动物通道两种功能于一身的“环保桥”,为野生动物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也是第一次。[4]
背景
清水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是世界上建在高原冻土地段上的最长铁路桥。“以桥代路”主要是为解决高原冻土地带路基稳定问题,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