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

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英语:Suez canal,[1]法语Canal de Suez,[11]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12]‎),是一条具备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无船闸运河。[13]苏伊士运河流经埃及塞得港省(Said)、伊斯梅利亚省(Ismailia)与苏伊士省(Suez)三省,[5][6]北起地中海南岸塞得港(Port Said),南至红海苏伊士湾的苏伊士(Suez),[9]全长191千米,[10]是连接地中海与红海,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海运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9]被称为“东西方海运捷径”和“世界航海咽喉要道”。[14]
苏伊士运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4]运河为典型的海平面式运河(Sea-Level Waterway),[13]地质信息复杂,主要包含沉积土壤、沙质和石灰岩层等。[15]运河航线可分为北、南两段,塞得港(Port Said)至伊斯梅利亚(Ismailia)为北段,伊斯梅利亚(Ismailia)至苏伊士(Suez)为南段。[10]主要支流为伊斯梅利亚运河(Ismailia Canal)。[7]苏伊士运河沿线分布有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等湖泊。[16]
当地最早的运河的开凿历史可以追溯到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2000~1786年),1574年,现代苏伊士运河的概念被首次提出。[3]1798年,拿破仑(Napoleon)计划修建现代苏伊士运河,最终因勘探错误中止。[17]1859年4月25日,现代苏伊士运河正式动工,工程耗时将近11年,期间克服了大量技术、政治和经费问题,于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3]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随后彻底控制苏伊士运河,[18]同年,《君士坦丁堡国际公约》签订,该条约确定了苏伊士运河的中立和各国的自由使用权。[19]一战二战中,苏伊士运河成为被争夺的战略目标。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20]导致同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运河关闭至来年4月,[20]又于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再度关闭。[21]1975年6月,苏伊士运河重新恢复通航,[21]此后至今再未关闭。[8] 2021年3月23日,“长赐”(EVER GIVEN)轮搁浅,导致苏伊士运河堵塞达6日。[3]2023年11月19日,胡塞武装封锁红海,导致全球多家主要航运公司暂停红海至苏伊士运河航线。[22]
苏伊士运河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与全球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每年约有1.8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货物量约占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12%。[23]每年经此运输的石油量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7%至10%,液化天然气量则占8%左右。[24]根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公司财报显示,2022至2023财年共有25887艘船只过境,共载货物15亿吨,全财年收入上升至94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25]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