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庙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盛事,融合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和文化娱乐元素。萧王庙殿宇历史悠久,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雄伟[1]。庙内有多处石雕装饰,其中正殿前檐的明代石质云纹龙柱尤为精美。庙门两侧的“龙”“虎”大字,出自清代书法家毛玉佩之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萧王庙现已被列为奉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
萧王庙庙会起源于北宋年间,当时奉化遭遇严重旱灾和蝗灾,县令萧世显因救灾劳累过度而逝世。民众感念其恩德,在其殉职之地建立庙宇以作纪念。历朝历代均对该庙进行了扩建和重塑雕像,最终被尊称为“绥宁王”,庙宇也因此命名为萧王庙。庙会最初是由庙众、庙堡等组织轮流举办的盛大活动,持续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为期六天六夜。庙会期间,庙堂内外灯火通明,香客络绎不绝,同时也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和商品买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庙会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逐渐融入了新的内容,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民间习俗活动。 庙会活动
萧王庙庙会的仪 式庄严肃穆,包括宫灯引路、纪念萧王神的横幅、旗锣开道、礼炮鸣放、肃静回避牌、供品展示以及烟花队、乐队和舞蹈队等环节。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平安、土地丰收和百业兴旺的美好祈愿。庙会还展示了多种奇珍异物、古玩字画和精美的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