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明朝时期的吏科给事中
曹于汴(1558年-1634年),字自梁,号贞予,山西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政治人物,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曾任淮安推官、刑科左、右给事中、吏科给事中,以敢言著称。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人物简介

[zhuó]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生平故事

曹于汴自幼聪颖,入学潜心,渊博之后,尤长理学,因家事寒微,为生活计,曾任西席教师十年有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应乡试,考取举人第一名;第二年赴北京应任辰科公试,经过奉天殿(今太和殿)唱名,钦点《进士及第》。初授江苏淮安府推官,曹于汴到任以后,夙夜惟寅,案无积[],明察秋毫,执法如山,屡受山东按察司嘉奖;万历二十五年外察优等,被提拔进京任给事中。曹于汴坚持任人唯贤和直言敢谏。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回故里安葬亡母,地方官吏和乡绅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可是曹于汴却深居简出,不收礼,不待客,除缅怀慈母外,慷慨解囊,在运城文庙隔壁他家祠堂里(现运城中学校址)创办了一所“宏运书院”。曹于汴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赢得了乡里的敬仰,故人们给他家大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大德望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