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源流的姓氏,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排名第50位,[1]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中,韦姓排名第63位。[2]韦姓来源较多,有以国名为姓、韩姓、赐姓等。史料记载,元哲乃韦姓始祖,祖源地是今河南滑县。[1] 夏帝少康时封其孙元哲于豕韦(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夏朝末年韦国灭亡,韦国王族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韦失国后,其子孙先后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鲁国邹县(今属山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韦姓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北宋时期为京兆郡八大姓之首,之后逐渐衰落。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韦姓后代开始分布于今江苏丹阳、常州及山西临汾、湖北襄阳等地。唐、宋时期,韦氏还分布于今广东、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大约从清代开始,南方沿海地区的韦氏,陆续侨居于新加坡等国。[1] 韦姓郡望在历史上有京兆郡,主要堂号包括一经堂、淮阴堂、扶阳堂、京兆堂、五云堂、盖文堂等。韦姓名人众多,其中169名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代表人物有西汉诗人、山东邹鲁韦姓始祖韦孟,丞相、扶阳侯韦贤;唐朝陕郡太守韦坚;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韦庄;清朝鸦片战争时三元里抗英首领韦绍光等。[3] 截至2019年,韦姓人口已达43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2%。韦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广东、安徽、江苏等省区,其中广西是韦姓第一大省区。[3]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