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带又名克氏带、卡氏带,在植物根部水与无机养分的运输中,主要影响外质体运输途径,亦即水与无机养分经由表皮、外皮层及皮层细胞之细胞壁间质传递运输。水与无机养分来到内皮层细胞时,因凯氏带之不透水性质而转由内皮细胞之细胞膜间质传递,最终进入中柱内的木质部细胞。植物在夜间主动耗能运输行为停止时,可借由凯氏带之不透水性值将无机养分留在内皮层以内,而不至于因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使养份散失。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个部分。皮层最内一层细胞为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在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称凯氏带(casparian strip)。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的径向壁上呈点状,称凯氏点。这 是德国植物学家R. Caspary于1865年发现的。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水分和无机盐只有经过内皮层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维管柱。 简述
凯氏带(Casparian s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