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之道》是一份战国时期的楚竹书,属于郭店楚墓竹简的一部分,于1993年10月在湖北省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被发现[1]。这份竹简共有9枚,长度在28.2至28.3厘米之间,两侧平整,编线间隔约为13.5厘米。竹简上的文字详细描述了忠诚和诚信的不同体现,并最终得出结论:“忠,乃仁之本质;信,即义之所依。” 简文内容
文字释读
1. 不讹不诈,方能彰显忠诚的极致;不欺骗无知之人,才是信任的最高境界。忠诚积累起来便能得到人们的亲近,诚信累积起来就能获得他人的信赖。若有人具备了忠诚和诚信,却得不到人民的信任,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最纯粹的忠诚如同大地一般,孕育万物却不求回报;最坚定的信用犹如时光流逝,一切终将到来且不会停滞。忠诚的人没有欺诈的行为,守信的人也不会背叛他人。君子应当做到这一点,因此他们既不欺骗活着的人,也不违背对逝者的承诺[2]。
2. 坚持长久而不改变,这才是忠诚的极致;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保持常态,这就是信任的极致。最纯真的忠诚没有虚假,最真实的信任不会背叛。这就是所谓的忠诚和信任。伟大的忠诚不需要言语去修饰,伟大的信任无需约定。不需要言语就能滋养众生的土地,不需要约定就能遇见的天空。像这样能够包容万物的,正是忠诚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