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2]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3],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2]。该病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2]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通过超声显示有腹部淋巴结(直径>8mm)而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采用支持治疗,包括疼痛治疗和充分补液[3]
一项病例系列研究纳入70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的儿童,通过超声、临床病程观察或手术,有16%的患儿最终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3]。1921年Brennemann首先报告该病,故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5]

病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2]。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3]。也有报道称沙门菌感染亦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