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

中国书法家、篆刻家、学者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yín]县 (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现当代书法家、 篆刻家。 生前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西[líng]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1][2]著有《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兰沙馆印式》《沙孟海书法集》等。[4]
 沙孟海1900年出生于宁波鄞县沙村,幼承庭训,受父亲沙晓航的书法启蒙,初学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后又转学篆书[3]1925年,沙孟海于修能学社和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任教。[5]上海时期不断穷溯书法之根,转益多师,主师冯君木、兼师吴昌硕,并从王铎赵孟頫黄道周倪元璐康有为等人的书法中参悟笔法之妙,认识到学书在于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于二王之外另辟一条新的蹊径。20世纪80年代前后,特别是在担任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之后,沙孟海的行草书和擘[]大字占据了书法创作的主导地位,人书俱老,创作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最终确立了在中国当代书坛的宗师地位。[3]1992年10月10日,沙孟海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6]
沙孟海的书法古朴拙厚,具有独创的现代性特征。[4]他的书法字体多自左向右倾的趋势,给人以左右开张的美感,形成雄强苍劲的视觉形象。沙孟海的篆刻作品取材广泛,堪称一流,他的篆刻和书法一样,不被师门所左右,具有现代特征,形成醇厚奇绝的特点,开创了印史上独具面目的风格。[7]同时,沙孟海的篆刻以秦汉为根基,又融合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大家之长,兼具传统与创新。[8]
沙孟海是中国当代书坛巨擘,同时也是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4]在书法教育方面,沙孟海从事学术研究七十余年,出版了大量图书,为学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4]同时,沙孟海在书法教学思想上因人、因事而异,主张实事求是的进行书法学习与研究。[4]为书坛培养了中坚力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7]他的书学思想对于当代书法研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独特的书法艺术与渊博的学识为后人树立了典范。[7]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9]
后世为了纪念沙孟海,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2010年6月,浙江省书协联合鄞州区委举办了“沙孟海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0]2011年11月,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了“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11周年艺术研讨会”。[11]2015年6月,沙孟海书学院承办了“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12]以及2020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表达了人们对沙孟海的尊敬怀念之情。[13]以及在沙孟海书学院、沙氏故居等地方,陈列了沙孟海书法精品、著作手稿、照片实物等珍贵文献资料。[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