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

高等生物体中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干细胞(英文:stem cell 英文缩写:SC),是指存在于高等生物体中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同时也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1908年由俄国组织学家Alexander Maksimov首次提出。[1][3][2]
干细胞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内的干细胞,以及人工诱导的干细胞,[2]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未分化或低分化等生物学特性,[4]在分化上分为多能性、专能性和单能性干细胞。[1]1952年,Robert Briggs等人首次对干细胞的进行了“操纵”,他们将胚胎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后,获得了美洲豹蛙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后代。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等人以金鱼鳑鮍鱼为材料,成功开展了鱼类细胞核移植。1968年,Robert A. Good成功将一名8岁女孩的骨髓移植给她4个月大的弟弟,以治疗免疫缺陷。此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开始广泛开展。1992年,Brent A. Reynolds在小鼠体内分离到了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发育和再生治疗的研究带来了希望。1994年,科学家分离出了肿瘤干细胞,此后的相关研究给肿瘤防治带来了希望。[2]2023年,日本九州大学将雄性小鼠干细胞转化为雌性细胞,并产生功能性卵细胞,该研究或能推动未来生育力研究。[5]
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3]2024年1月30日,华夏源细胞集团研发的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五项适应症IND受理。[6][a]

基本定义

干细胞(英文:stem cell 英文缩写:SC),是指存在于高等生物体各种组织中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同时也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在个体发育中,无论是胚胎的发生与分化,还是成体的修复与再生,都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1][3]干细胞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内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及组织内的成体),以及人工诱导的干细胞——包括能够形成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和能够形成特定组织细胞的与成体干细胞类似的诱导组织干细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