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南阳)

河南省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历代皇室及百姓祭祀诸葛亮的地方。[1]
南阳武侯祠也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地。[2][3]中国目前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位居第二。[4]南阳武侯祠现占地230余亩,有殿堂廊庑等古建筑183间,历代碑刻400余通,匾额楹联155幅,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196棵。[5]
南阳武侯祠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博物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治安先进单位”“市级标兵文明单位”“南阳十佳旅游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1963年被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荣[yīng]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5]

历史沿革

南阳卧龙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唐代南阳卧龙岗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候耕”等,这些表明,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