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

原鄞县县吏,北宋观文殿大学士
汪洙,字德温,北宋[yín]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其父为汪元吉,不仕,曾任鄞县县吏。汪洙自幼能诗,被誉为“神童”,他咏志劝学的作品被编录成集,称为《神童诗》。[1]
汪洙以治《春秋》闻名乡里,晚年为特奏名进士,补明州助教(即所谓“以特恩补官”)。他筑室西山,月集诸儒讲学,以教授族闾子弟,乡称崇儒馆。平生禀性仁厚,忠孝著闻。他死后由于子孙作大官,累次得封赠,最终为正奉大夫(正三品)。他的儿子汪思温官至左朝议大夫、直显谟阁,死后被追赠少师。汪洙之孙汪大猷官至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
《神童诗》出现以后成为重要的童蒙读物,流传极广,影响深远。从启蒙教育角度来说,《神童诗》有一定的价值。

事迹

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通俗编》卷七文学类载,一次上级官吏听说他是神童而召见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子去应见。官吏便问他为什么衫子这么短,他当即做诗回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相公。”这一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和才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