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崇-快懂百科
李崇,字永隆,原名李隆,陇西成纪(在今甘肃秦安东)人,北魏大将李贤第五子。[1] 北周元年(557年),李崇因父亲李贤的功勋,初封乐县侯。起初朝廷让李崇担任家乡原州主簿,他请求做了个领兵都督。之后,李崇跟随晋公宇文护讨伐北齐,因功劳突出,被授予仪同三司。李崇历任司金下大夫、侍伯下大夫、承御下大夫、太子宫正等职。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时,李崇任参谋议,因立功加授为开府,封爵为襄阳县公,不久改封为广宗县公。杨坚为丞相时,授予李崇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怀州刺史,晋封爵位为公。隋朝建立后,李崇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被晋封为柱国。隋开皇三年(583年),李崇出任幽州总管,在边塞屡次挫败突厥的进犯。后来突厥大举入侵,李崇率步骑三千转战十余日,李崇部队伤亡惨重,便退守沙城。突厥围攻,李崇部死亡殆尽,李崇挺刀突入敌阵,英勇战死。朝廷追赠他为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号为“壮”。[1][2] 初仕北周
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以父李贤勋,封乃乐县侯。时年尚小,拜爵之日,亲族相贺,李崇独泣下。李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李贤由此大奇之。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辞不就官,求为将兵都督。后随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擢[zhuó]授仪同三司。[3] 寻除小司金大夫,治军器监。建德初年,迁少侍伯大夫,转少承御大夫,摄太子宫正。北周武帝平齐,引参谋议,以幼加授开府,封襄阳县公,邑一千户。寻改封广宗县公,转太府中大夫,历工部中大夫,迁右司驭。隋高祖杨坚为丞相,迁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寻为怀州刺史,进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