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圭

运用玉料做成的切割器具
石圭,中国古代六礼器之一,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石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但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石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商代玉圭,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面;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1]

器物介绍

圭是一种在古代一定的观念形态作用下产生的特种礼器。《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也叫做“[guī]”,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商代石圭最为盛行,直至周代玉圭兴起才逐渐取代。今日所见石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