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森

哈佛大学博士、中国学家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ther”讲座教授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等。

个人简介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等。

人物生平

列文森1920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祖父母1870年代从俄国移居美国,他父亲出生在美国,是一名律师。列文森11岁进入波士顿著名的拉丁学校,17岁进入哈佛大学,21岁以极优等的荣誉毕业并成为历史系的研究生,师从费正清教授。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列文森于1942年初应征入伍,在军中主要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曾参与所罗门群岛菲律宾战役。1946年退伍后重回哈佛继续学业,1949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了一个留校研究的机会。此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以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研究”在美国大学里蓬勃发展,中国历史研究教职的增设也与此有关。1950年,列文森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的教职,但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伯克利方面有些犹豫,担心他是个左翼学者。为此,他的导师费正清积极地帮他沟通,担保他并不热衷于政治,前后写了30封信,才帮助他在1951年入职。[1]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视野广阔、才华横溢,被同仁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是美国中国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作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965)、《革命与世界主义》(1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