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

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
灵丘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4]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距北京直线距离198公里,到雄安新区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1]是大同市第一大县,山西省第三大县。[15]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03699人,常住人口为212771人,[16]县人民政府驻灵丘县武灵镇新建路268号政府办公楼230室。[4][12]
灵丘县处于山西隆起区广灵断陷与五台台拱交界地带,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全县整个地形西北高,基本地貌由土石山、黄土丘陵和平川盆地构成,[17]较大河流有10条,[18]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17]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属并州代郡。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19]截至2022年末,灵丘县辖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
灵丘县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试点县,2019年4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1]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3131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04884万元;一般公共收入2530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77283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279万元。[9]灵丘县有“山西苦荞麦之乡”“有机之乡”称号,[20][21][22]并大力发展蜜薯特色产业。[23]境内京原铁路、大涞、天走公路、108国道、荣乌高速五条干线在这里交汇,素有“燕云扼要”之称。[10]截至2009年,灵丘县境内有国、省道3条144公里;县道9条261.7公里;乡道43条382.6公里;村道113条535公里。[24]
灵丘县是国家保护动物黑鹳的栖居地,[15]拥有“中国黑鹳之乡”的称号以及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25][26]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拥有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有平型关大捷遗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359旅旅部旧址等;古色旅游资源有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等;绿色旅游资源有空中草原、桃花溶洞、唐河大峡谷等。[1]2006年,灵丘县罗罗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