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建筑[1][2][3]是一种用于展示和保护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的公共建筑。
历史沿革
在古代,没有专门为收藏或展览美术品而建造的建筑。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卫城山门北侧设有画廊。在中国隋朝,隋文帝在洛阳观文殿后面建立了妙楷台来存放书法作品,以及宝迹台用来存放名画。在西方,中世纪时期的美术品主要被储存在教堂、修道院和大学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81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收藏美术品而设计 的建筑。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将退位君主的宫殿城堡改造为美术馆,以便公众能够欣赏这些藏品。进入20世纪,美术馆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延续了美术馆建筑强调艺术形式的传统,这类建筑本身被视为艺术品,但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时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另一种则是更注重实用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和保存条件,但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所忽略。近年来,国际上还涌现了一些新的美术馆类型,如露天雕塑美术馆、室内室外结合的美术馆、与自然景观融合的美术馆以及与城市生活相联系的美术馆。 组成
美术馆建筑通常包含展出、保存、修复加工、研究、观 众活动等多个部分以及管理用房。展出部分包括基本陈列室、特殊陈列室、临时陈列室、展出庭院、讲解员室等。保存部分设有卸车台、接纳室、暂存室、登录编目室、摄影室、消毒室、化验室、藏品库、珍品库等。修复加工和研究部分则包括修复室、摹拓室、装裱室、资料室、图书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