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金桃

201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书
《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博物学家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所著的西方汉学名著,被西方学者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书籍。作者以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世界文化交流,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
这本学术书的最大特色是,从博物学角度对中古史重新进行研究,至今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唐代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必读著作。

内容简介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为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唐朝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析的一部著作。所谓“撒马尔罕的金桃”,是作者的一种提喻法。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以撒马尔罕出产的金桃,来代指唐朝盛世的丰盛的舶来品。这里的“舶来品”,既包括有生命的人、鸟兽及植物,包括没有生命、但有故事的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宝石、金属制品及器物等。薛爱华将远道来唐的外国舶来品以及唐帝国对它们记述,还有史家检视考证下的真相分门别类,汇聚在《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之中。[1]
全书除第一章叙述唐朝盛世的历史外,每一章都是一类事物,如第一章《人》,讲的是唐朝的战俘、奴隶、侏儒、人质、贡人、乐人和舞伎等;第二章《家畜》,包括了马、骆驼、牛、绵羊和山羊、驴、骡与野驴、犬等。第七章中,作者提到了植物,并举例说,撒马尔罕有一种金色的桃子。《旧唐书》和《唐会要》都曾提及这里向中国输出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