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之战

公元507年南梁对北魏的防御战
钟离之战,又称邵阳之役,发生于507年,是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梁武帝讨伐北魏期间的一场战役。该战役以钟离城及其邻近的邵阳洲为主战场,是南梁在大规模北伐行动中的关键战役之一。[1]
钟离城位于淮水边,是南北朝时期南北争夺的战略要地,南朝多在此取胜。梁武帝北伐时,临川王萧宏指挥不利,梁军溃败,北魏军逼近钟离城,城内仅三千守军。危急时刻,梁武帝派韦叡曹景宗率二十万大军支援,利用水军和火攻击败不擅长水战的北魏军,俘虏和斩杀近三十万敌军。钟离之战中,魏军损失惨重,被斩杀及淹死者各有十余万,五万人被俘。这是北魏建国一百多年来败得最惨的一次。[1][2][3]

战役背景

梁武帝即位之初,北魏内部正处于动荡之中,不仅政治腐败,又因连年对南朝发动战事,人民不堪负荷沉重的赋税及徭役,各地民变纷起,梁武帝认为这是北伐的良机,便命其弟临川王萧宏担任都督北讨诸军事,即北伐军总指挥,尚书右仆射柳惔为副指挥,率领大军进驻洛口(洛涧淮水的交界处,今安徽淮南东北)。北魏方面得知消息,便让不久前在征伐南齐行动中建功封爵的中山王元英督军迎战。魏军号称有百万之众。
战事顺着长江沿岸展开,东起青、徐(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西达河南(今河南),但以东方战事最为激烈。双方在局部战事互有胜负,如南梁韦睿巧妙导引肥水,令水位高涨,再以水军攻陷合肥,韦睿因此战而名声大噪,北魏军士无不望而生畏,称之为“韦虎”;北魏方面,杨大眼于河南战场重挫梁军,尔后又与邢峦合兵于宿预(今江苏宿迁),败梁将蓝怀恭并斩之。不久北魏又征发北方六州约十万人投入战场,北魏军势益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