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彖

南北朝时期官员、诗人
[tuàn](447年—494年),字伟才,小字史公,陈郡阳夏人,袁颅之侄。南北朝时期官员、诗人,仕宋、梁两朝。历任太子庶子、冠军将军、侍中等,隆昌元年去世,谥号“靖子”,袁彖著有文集五卷,收录于《隋书经籍志》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袁彖字伟才,是陈郡阳夏人。祖父袁洵,曾任吴郡太守。父亲袁觊,曾任武陵太守。袁彖少年时便很有风采气质,喜欢写文章和讨论玄学。被举为秀才,历任诸王府参军,不能实现抱负。袁觊临终时写给其兄袁靑的信中说:“史公才识可嘉,足以光耀祖先呢。”史公是袁彖的小名。
服丧未满,袁靑在雍州谋反被杀,刘彧令人将袁靑尸体投于江中,不许殓埋。袁彖和一个老仆换上平民服装夜里偷偷寻找尸体,找了四十多天终于找到。秘密地埋在石头后岗,亲自背土掩埋。身上总是带着他父亲的文集,没有离开过。明帝驾崩后,才改葬袁靑。堂叔司徒[càn]、舅舅征西将军蔡兴宗都很器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