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化石,又称硅化木,[5]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通过地质作用下木材被二氧化硅等矿物质逐步置换并石化后形成的化石,其保留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3] 硅化木从古生代石炭纪开始(始于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 )之间均有分布。其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植物的遗骸。硅化木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快速掩埋、矿物渗透、吸附性激活以及矿物质逐步替代有机物质的复杂地质过程,其中火山活动起到了启动和促进作用。[5]硅化木通常可分为三个品种。若木质被交代成胶质SiO2即蛋白石,则称蛋白石硅化木;若被交代成隐晶质石英(即玉髓或玛瑙),则称为玉髓或玛瑙硅化木;若被交代成微粒的石英,则称为普通硅化木。硅化木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欧洲和美国中部、古巴、缅甸等国家,中国主要产地是新疆、河北、云南、山东、甘肃、辽宁、四川、福建等地。[3] 木化石是认识当时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恐龙的钥匙,为研究地质遗迹变迁、古地理古环境演变提供科学依据。迄今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纪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硅化木。[6]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水泉沟村及郊区荫营镇一带的3.1亿年前木化石群发掘现场发现大量鳞木类化石[7][8] 树化玉与木化石的区分
在硅化木中树化玉与树化石(木化石)是两个概念。树化玉是二氧化硅在树木载体中形成的蛋白石等,属于珠宝类。树化石则是二氧化硅与碳酸钙等杂质在树木载体中形成的树木化石,属于实质性化石类。两者统称硅化木;是硅化后的不同材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