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龙

生活于侏罗纪时期的鸟脚类恐龙
盐都龙(Yandusaurus),是一类小型的比较原始的鸟脚类恐龙,体长1~3米,因标本首先发现于中国的“千年盐都”——四川省自贡市而得名。它的脑袋虽然小,但短而高;其嘴巴也短,牙齿齿冠边缘有锯齿;眼睛大而圆,前肢长度不及后肢的1/2,后肢肌肉发达,小腿特别长,是一种典型的两足行走的动物[1]
盐都龙常群居生活于湖岸平原,以植物为主食,兼食其他小动物。由于盐都龙的体型较小,因而受到一些大型肉食性恐龙的追击,但有善跑的优势,警觉度非常高,并且有着很好的视觉、听觉与嗅觉,都有助于它及早发现猎食者,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逃脱[1]
盐都龙在自贡最有名的是多齿盐都龙,其化石标本保存在自贡市恐龙博物馆里,是最受游客们喜欢的恐龙之一[1]

简介

鸟脚类恐龙,体长1~3米。脑袋小,但短而高;牙齿齿冠边缘有锯齿,眼睛大而圆,后肢肌肉发达,是典型的两足行走动物,善奔跑。发现于中国的“千年盐都”自贡,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