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远古时代,古黄河在河南北部孟津县附近,向东北方向散开,徒骇河、太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九道河流,最后又在天津大港地区合流为一注入大海。[1]
《尚书·禹贡》有载,“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记录了黄河至孟津以下,会合洛水等支流。继而改向东北流,经过今河南省北部,再北流至今河北省入海的情形。[2][3]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后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治水成功。[2] 定义
《尚书·禹贡》:“九河既道。”《尔雅·释水》:“徒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