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画谱》是一部由明朝胡正言辑选并刻印的画册,共八卷,包括《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等类别。书中收录了胡正言及其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共计约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均采用了饾版法印成,展现了明代彩色套印版画的高超技艺。[1] 制作工艺
《十竹斋画谱》采用饾版法印成,这是一种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然后依次逐色套印或迭印的技术。这种方法使得印出的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几乎可以达到与原作相同的艺术效果。饾版的出现是中国雕版木刻印刷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印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作者简介
胡正言,字曰从,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出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逝世于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他曾任南明中书舍人,入清后未仕,专注于刻书、藏书事业。他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居住期间,因门前种植十多株竹子而得名十竹斋。胡正言精通多种学术领域,擅长书画、篆刻,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印刷师。他的著作和刻本广泛涉及文字学、诗词等领域,其中尤以《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代表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