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莫塞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字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K和L电子层名为 B 和 A,改为K和L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它们被用于分光镜的西格班记号法。[1]
定义
亨利·莫斯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 K 和 L 电子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电子层(electronic shell)的名字起源于波尔模式中,电子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著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 3d、4p……电子层可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