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冯太后(441年—490年),冯氏,名字不详,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人,鲜卑化汉族,北魏时期杰出女性政治家、改革家。[1]冯太后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2]
冯氏出身于北燕王室,因父亲冯朗获罪,没入宫中充当婢女;文成帝拓跋濬登基后,冯氏被选贵人;后于太安二年(456年),被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拓跋濬逝世,太子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尊冯氏为皇太后,后世称冯太后。时值北魏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后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在此期间,冯太后重用汉臣,实施班俸制、均田令、三长制,推行汉化等改革政策,不仅恢复了北魏社会的经济和发展,也为孝文帝继续汉化改革奠定了基础。[1][3]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十月十七日,冯太后病逝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明太皇太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1]
后世对冯太后褒贬不一,南北朝史学家魏收认为她多智谋,好猜疑,杀伐果断,恩威并施;[1]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她是一个爱好权势的人。[4]近代学者郭沫若表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5]近代学者唐明礼褒奖冯太后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女政治家;[6]当代历史学家何兹全认为冯太后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不失成为一代政治家。[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