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致虚-抖音百科
陈致虚(1290~?):中国道教名人,元代著名内丹家。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好道,通群籍。天历三年(1330),年四十岁遇赵友钦(字缘督)于湖南衡阳,在《金丹大要》十二章称自己遇到赵友钦两次,第二次拜赵友钦为师,赵友钦将青城至秘之文全部传授给他,于是他精研道要,勤于著述,成为元代著名的内丹理论家。[1] 个人作品
著有《金丹大要》十六卷,《金丹大要图》一卷,《修炼须知》一卷,《金丹大要仙派》一卷,《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三卷,《参同契分章注》三卷,《悟真篇注》若干卷。后人将其后一著作与薛道光(实为翁葆光)、陆墅注合为一书,称《悟真篇三注》。 三教融合
陈致虚将儒释道三教,归宗于老子,称三教皆以老子之道为法。“天以清,地以宁,三光以明,万物以荣,圣人、仙、佛以修以成。……孔子而佛,皆明此道,非别有一道也,后来乃分三教”。[2]这实际是以老子为三教的始祖,以老子之道为三教的正宗。他又将老子之道归结为金丹之道,认为如《道德经》所云“仿佛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不贵难得之货”等,皆直指金丹大道,显露玄机。至于“众甫”、“神器”、“玄牝[pìn]”、“橐籥[yuè]”之类,皆为经中所隐八十余金丹术语之异名。然后又将老子的金丹之道去会合儒释:“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纲五常,次则因定生慧。纲常既明,则道自纲常而出,非出纲常之外而别求道也。”目的为说明三教义理皆归宗于老子之金丹之道,从而将金丹大道作为三教一贯的不二法门,强调以道为主的三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