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清秀(1910年7月4日[1]~1944年2月6日[2]),原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3]
乔清秀自幼寄养于河北省大名县外祖父家中,常随外祖父到集市、庙会听书看戏,每一学唱均能上口,亦曾读书。民国十二年(1923),在大名拜山东大鼓、河南坠子艺人乔利元为师,更名乔清秀,随乔利元在河北、河南、山东交界一带及河北省保定等地区演出,后与乔利元结为夫妇。二十年代后期,乔清秀北上天津,曾短期撂地,旋即被约入玉茗春茶社等处登台,与乔利元合作或单独演唱。天晴茶社初到津时演唱长篇书,进入剧场后主要演出短段。民国二十八年(1939)末,应沈阳公余茶社主持人之邀,乔清秀与乔利元携三女赴沈阳。未几,乔利元被宪警寻衅关押,死于非刑。乔清秀母女经友人救助脱险,滞留沈阳年余,民国三十年11月中旬返回天津。民国三十二年初在三庆园演唱。后因羸弱多病停演。民国三十二年末病重不克登台。次年正月十三日(1944年2月6日)辞世。[2] 乔清秀唱腔的突出特点是,打破了河南坠子的传统唱腔,且能标新立异。她歌喉甜润,字正腔圆,既有大鼓书里的“京口儿”,又不失中州尖团音,兼有一股子音调上的俏丽和脆劲儿。乔派坠子唱腔的这些特色,突破了河南坠子固有的格调,使河南坠子在其发展史上向前跨出了新的一步。[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