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1日成立,是大韩民族在中国设立的临时流亡政府,是领导朝鲜国内外民族独立运动的最高机构。[1][2]
1910年8月29日,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整个朝鲜半岛。1919年3月1日,爆发了海内外全体韩民族人民的三一反日独立运动。由于日本殖民政府的镇压,大批抗日力量和爱国志士流亡海外,于1919年4月11日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作为领导朝鲜国内外民族独立运动的最高机构,发表了《大韩独立宣言书》,召集民族爱国力量在中华大地继续开展抵抗日寇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制定宪法,定国号为“大韩民国”政治制度采取“民主共和国”引人总统制,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制度。临时政府明确表示继承大韩帝国的领土,优待旧皇室。第一任总统由李承晚(1875-1965)担任,后遭到弹劾,之后由金九(1876-1949)长期担任临时政府主席。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积极展开了支援李奉昌(1900-1932)、尹奉吉(1908-1932)义士义举,组织韩国光复军等独立运动,得到了中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等的经济、军事援助[2][3]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作为一个长期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流亡政府在中国总共存续了长达27年的时间。1945年11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人员回到朝鲜半岛[1]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被誉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韩国政府将1919年视为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年,自中韩建交以来,历届韩国总统都会到此遗址进行朝拜。[4][1]2018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由4月13日改为4月11日。[5]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