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钦光

海南文昌籍烈士
郭钦光(1895年—1919年5月7日),原名郭书鵬,字步程,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龙马乡龙梅塘村。他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1][2][3]
郭钦光六岁开始读书,十二岁毕业于本乡的罗峰高等小学,在家从事耕作几年之后,他到广州考入广东初级师范学校。1915年5月7日,袁世凯与日本政府秘密签订《二十一款条约》后,郭钦光与各校学生云集广州东园开“国耻大会”声讨袁世凯。他登坛发表演讲时,由于过于激愤以致当场呕血。自此以后,郭钦光继续进行爱国宣传,并立下了以死报国的志向。1917年,郭钦光在广东师范学校毕业后,肄业于北京大学文预科。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5月4日,郭钦光与北大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受到曹汝霖卫兵的推打,当场呕血不止,被送进法国医院抢救。5月7日,郭钦光病逝,时年二十四岁。[1][2][3]
当郭钦光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天津市中等以上学校、北京各校、海口学生、广州各学校、上海学生及工商各界等纷纷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北大学生代表许德珩在大会上演讲时指出:“郭君为国而死目的有二:(1)取消中日密约,收回青岛;(2)惩办国贼。”[1][2][3]

人物生平

1915年5月7日,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约,全国哗然,郭钦光义愤填[yīng],遂以学界名义,与同学们在广州市东园开国耻大会。登台演说,充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声讨北京军阀政府卖国求荣的罪行,号召大家同仇敌忾,反对卖国贼。越说越激奋,以致当场吐血。在场群众无不为其爱国激情所感动。自此以后,经常对同学说:“国危而俗偷,不如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