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古猗园,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的“绿竹猗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为“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沪宜公路218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2022年是古猗园建园500周年。古猗园占地面积9.8公顷,其中水上面积1.3公顷,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是由四面环水的两块岛地组成,亭台楼阁临水而建,两岸以五座平桥相连通,被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1][2]
九一八事件后,1933年5月,当地爱国人士朱寿朋、陈少芸等60人署名成立古猗园整修委员会,募集银元6000元进行局部修复,并新建补阙亭,独缺东北一角,以志国耻,取名“缺角亭”。古猗园有座藕香榭[xiè],是夏日赏荷花的胜地。其牌匾是原上海图书馆馆长、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题写的。除此之外,古猗园还有不系舟、[2]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等景点。[3]
古猗园承载南翔人大量的人文历史与共同记忆,经历了私家花园、地方公园、市属公园三个时期。古猗园见证了古南翔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为研究嘉定人文历史、古典园林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57年,再次修葺。1959年,向公众开放。1997年,经上海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扩建了古猗园。2006年古猗园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4月4日,古猗园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古猗园启动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保护性修缮工程。2022年,上海古猗园成为数字景区。[1]

历史沿革

古猗园初名猗园,为明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布置,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内筑亭、台、楼、阁,立柱、椽[chuán]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