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正月初一拜贺新年的春节习俗
1
4
拜年是中国春节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开始,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2]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先秦礼仪中的“朝正”即诸侯、百官向天子拜年。亲族间的拜年活动在南朝时已盛行。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宋朝年间有上层士大夫用名帖互相投贺代为拜年的习俗。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从清朝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1][4]
随着时代向前推移,拜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信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视频拜年等新兴的拜年形式兴起。[2][1]

由来

拜年习俗的由来与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有关。这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庆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