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抖音百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楷书。大秦寺僧景净撰文,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并题额。长安京都区主教耶质蒲吉立碑。[1]是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大秦”为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聂斯托里派。[4]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原在唐都城长安的大秦寺(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出土,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藏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中为碑身,上有盘龙浮雕之碑额,下有龟座。碑质为黑色石灰岩,顶呈半圆状,上部较尖。此碑记述了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至建中二年期间,景教在中国的流传情况及景教教义教规。[3][5] 从碑文的内容上看,它又是世界上多个民族文明交融的产物。碑文中既充满中华文明的精神,也含有罗马和波斯文明的内涵;既有叙利亚文字,又有塞琉古方面的纪年;既有佛教的用语,又有基督教的思想。[5]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2] 碑 文大意
中国古称东罗马帝国为“大秦”,称最初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为“景教”。公元七世纪唐代初期,景教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