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花属

七子花属
七子花属是忍冬科下的一个属,仅有两种植物,其中七子花是其唯一的物种。七七子花是中国特有的物种,1907年由英国植物猎人欧内斯特·威尔逊在湖北省西部的兴山县发现。该物种在野外数量稀少,仅有九个种群,分布在安徽浙江两省,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该物种现在在中国受到二级国家保护。1980年的中美植物探险活动收集了可行的种子,并将其送到阿诺德植物园,结果发现该植物很容易栽培。现在,七子花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具条纹,髓部发达。冬芽具鳞片。叶对生,全缘,近基部三出脉,无托叶。花无梗,由多轮紧缩呈头状的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每轮含1对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及1顶生单花,共7朵花,属名即基于此。总苞片大而圆,卵形,宿存,内包含10枚常两两交互对生、密被绢毛的鳞片状苞片和小苞片,外面4枚,里面6枚;萼筒陀螺状,密被刚毛,萼檐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后增大而宿存;花冠白色,筒状漏斗形,筒稍弯曲,基部两侧不等,5裂,稍呈二唇形,裂片长椭圆形,上唇直立,3裂,下唇开展或反卷,2裂;雄蕊5枚,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较花冠裂片长,花药长椭圆形;子房3室,其中含多数胚珠的两室不育,另一室含1枚能育的胚珠;花柱被毛,柱头圆盘形。瘦果核果革质,长椭圆形,冠以宿存而增大的萼裂片,3室,2室空而扁,第三室含1枚种子;种子近圆柱形,上部扁,外种皮膜质;胚乳肉质,胚短圆柱形,生于种子基部。

栖息环境

这种植物可能生长在灌木丛、林地和常绿 阔叶林的边缘,通常生长在海拔 600-1000 米的悬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