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平原位于中国江苏省、安徽省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一带。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地势低洼,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水网交织,湖泊众多。[1] 受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沿江一带平原形成了2~3级阶地,分布着众多的低山、丘陵和冈地。
平原地貌
流水侵蚀切割,多冈、冲相间地貌。滨江和江心发育有面积很大的江心洲和滩地。处在北亚热带区域,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15.5~16.5℃,无霜期多在230~240天之间。作物一般一年两熟,也可一年三熟。作物主要以水稻、冬小麦为主。年均降水量1100~1500毫米。产水稻、棉花等,也适宜柑橘等亚热带果木栽培和油桐等经济林木生长。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硫铁矿、金、银等。常患内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辟苏北灌溉总渠,修建运河堤闸和江都水利枢纽等工程,是重要农业区。 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