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之战

唐朝郭子仪和安史叛军的作战
河东之战是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兵袭取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击败叛军崔乾佑部的作战。

战役简介

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军收复被魏国夺占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作战。
秦献公即位(公元前384年)后,即欲收复河西,作为东进中原的准备。为增强国力,实行了改革。与军事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有,取消国野界限,将在野农民按照军事组织形式以五家一伍编入户籍,使服兵役,扩大兵源,内地开始设置军、政合一的县级组织,便于征集兵员;将国都由远在关中西部的雍(今陕西凤翔),东迁至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便于对魏作战。
三年,韩、魏国君在宅阳相会。秦军开始攻魏,在洛阴(今陕西大荔南)击败来援的魏、韩联军。五年,献公亲率主力攻入魏河东腹心地区,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歼灭魏军六万,获得大胜。魏国惨败,震动了各国诸侯。周显王亦祝贺“献公称伯”,进入了战国七雄行列。七年(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运城[jiàng]县)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援军,占领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 此际,魏都安邑.(今山西运城西北) 受秦威胁甚大,魏惠王(即子罃)于次年由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在秦军威胁的主要方向,修筑了河西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经大荔西、澄城东、合阳北,在韩城南与黄河西岸相接),采取守势作战。当年,秦军曾一度围攻陕城(今河南陕县),企图切断河东与魏新都大梁间联系,控制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但未成功。